沙巴app-官网app下载

沙巴app-官网app下载

您好!欢迎访问沙巴app沙巴app)!

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沙巴app > 媒体报道

职业培训让精神疾患能“再就业”

来源:      发布时间:2017/9/27 10:18:21     点击率:5011

彭州大力建设“阳光家园”

沙巴app的一角,有一处和门诊、住院大楼风格完全不同的地方,这里有温馨的小屋,还有一片种满了蔬菜瓜果的土地。这里的患者穿上校服一样的运动装,学习干农活、做手工甚至经营小卖部等。这里的病人不叫 “病员”,而被称之为“学员”。这些曾经因精神疾病徘徊在社会边缘的人,通过 “学习”和 “工作”,正逐步战胜自卑,并自信地准备回归社会。
精心培训让病人找回信心

坐落于彭州市区郊外的沙巴app是一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,和许多医院不同的是,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在走入社会之前,都会进入这个被称为“彭州市阳光家园”的地方。

沙巴app院长吕新明介绍,这里的“彭州市阳光家园”于2013年建立,由彭州市卫生计生局和市残联出资共建,主要为肢体残疾人和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。“沙巴app这里的阳光家园,针对的人群就是达到康复条件,即将重回社会的精神疾病患者,除了会进行一些康复治疗,还会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。”吕新明告诉记者,“阳光家园”为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多种康复训练项目,搭建起了“医院、家庭、社会、就业”的辅助桥梁。
在“阳光家园”的一处角落里,记者看到了一个摆满了零食和饮料的货架,旁边有一位太婆正盯着今天的进货单仔细核对,而她却在几年前罹患了精神分裂症。“张婆婆性格比较内向,出了什么事情都不愿给亲友说,入院的时候经常自言自语,感觉家里的人都不关心她,甚至有被害妄想倾向。”彭州市阳光家园病区护士长刘发琴告诉记者,张婆婆在接受治疗时和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一样,生活难以自理,还因为自己的病遭到了邻居的嘲笑,内心极其自卑。经过几年的治疗后,医院决定将她送到“阳光家园”学一些力所能及的本事。从做手工,到学厨艺,阳光家园的很多活动她都参加过。如今的张婆婆已能在指导下完成进货和销售工作,甚至自己可以推着小车到各大病区卖零食。
刘发琴告诉记者,她相信张婆婆在出院后能够赢回他人对自己的尊重,“现在的她和生病时完全不一样了,甚至比很多同龄人都能干。”当记者看到张婆婆时,张婆婆抬起头来,朝记者笑了笑。

下田劳动让学员找到出路

9月5日,一个来复查的病人兴高采烈地找到了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小敏,他激动地说:“我家种的柚子快熟啦,周护士记得到时候照顾下生意哈!”这件事让周小敏记忆犹新。

“这个病人来自农村,之前被确诊为精神分裂,经过治疗以后,他也成了阳光家园的学员。”周小敏介绍,这位病人在“阳光家园”学到了种植瓜果的技术,出院回家后干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家门口种起了柚子。“虽然他患过精神疾病,但他的经济头脑很好,通过种柚子,他已经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。现在他的产业刚起步,未来还可能致富呢。”周小敏笑着说。
在“阳光家园”的土地里,各种蔬菜和水果正在茁壮成长,它们都是“阳光家园”的“学员”们种起来的,每一块地都有一位学员担任负责人。“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,理解上可能会慢一些,但他们很勤奋,总能够学会。” “阳光家园”园艺师尹宏告诉记者,他来医院的任务,就是让这些生在农家的病人恢复劳动力。“虽然我不是医生,但看到这些病人回到家头能养活自己,我心头还是很欣慰的。”
    “沙巴app医院的病人80%左右来自农村。”周小敏告诉记者,所以教授农技是“阳光家园”最主要的功能之一。“当病人在这里学会种地,回到家以后就能马上劳动,这将保证他们回到家以后能吃上饭和自主生活。”
据了解,通过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,不少的学员在出院后通过合作企业和其他方式实现了再就业。“目前有5个学员出去后在合作企业领到了试用合同,更有2个人已经重新找到工作了。” 家庭与生活报记者 白华宇
记者手记〉〉〉〉〉

关心病人的未来发展是身为医者最大的善

经过对 “阳光家园”的走访,记者感触最深的是,这些医生面对精神疾病患者,不仅能帮助他们的心智回归正常群体,还在关心他们的未来发展。

刘发琴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: “其实当一个人大病初愈后,内心不可能只有高兴,他们或许还会面对周围的非议,甚至许多家属都会自然隔离他们,希望他们多在医院住几天。”精神疾病不仅摧残着病人身心,还成为了他们接触社会的阻碍。当他们康复并回归社会后,仍有可能因为这段 “黑历史”被他人排斥甚至抛弃。

“阳光家园”的实践足以体现这里的医生护士对病人未来发展的重视。在这里,病人被称为 “学员”,他们脱下了住院服,身穿充满活力的运动装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,一次次的流汗和付出,让病人体会到了劳动的魅力和价值,他们重新拥抱世界的信心回来了,也具备了独自过好第二人生的能力。

如今,成都市正在全力建设 “健康成都 幸福蓉城”,城乡居民在求学、就业等方面的获得感也写进了健康成都建设的规划蓝图之中,充分体现了治病不仅 “治身”还要 “治心”的理念。因此,如果每一个医者都能认真对待病人并帮助他们树立未来的人生,医学就能进一步闪现人文和情感的光辉。


患者服务
预约挂号
就诊须知
门诊时刻表
健康宣教
医院导航
特色专病